姚明,这位曾经的NBA外籍状元,不仅在篮球场上取得了辉煌成就,还展现了其精明的商业头脑。通过十年运营上海大鲨鱼队,他不仅帮助球队走出困境,还从中赚取了可观的收益。本文将详细回顾姚明的篮球生涯和商业运作,以及他如何带领上海男篮走向新生。
2002年,姚明以状元秀的身份被休斯顿火箭队选中,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位外籍状元。经过几个赛季的拼搏,他凭借出色的天赋和努力,逐渐在联盟中站稳脚跟,成为顶尖球员之一。八次入选全明星队的经历,更是让他在2016年成功入选NBA名人堂。然而,姚明的篮球生涯并不仅限于赛场,他还以其精明的商业头脑,在篮球界书写了另一段传奇。
2009年,当上海大鲨鱼队因资金问题险些无缘CBA联赛时,姚明挺身而出。他与上海男篮的股东们协商后,以每年为球队注资不低于2000万人民币的条件,获得了球队五年的运营权,并在五年后正式获得球队所有权。这一举动不仅拯救了上海男篮,也让姚明成为了球队的实际掌控者。
姚明的商业运作并未止步于此。在运营球队的五年间,他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和球队管理,使上海男篮逐渐走出困境,并在CBA联赛中崭露头角。2014年,姚明以2亿人民币的价格将球队40%的股份转让给投资公司,实现了初步盈利。如果按照五年投资1亿元的成本计算,此时的姚明已经获利1亿元。但由于其“0元收购”的策略,他此时的获利实际上应为2亿元。再加上剩余60%股权的潜在价值,姚明的潜在利润总值达到了5亿元。
然而,姚明的商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2017年,当他当选中国篮协主席时,必须在上任前出售剩余的60%股份。由于双方在价格上长期未能达成一致,姚明不得不花费4亿元买回了之前卖出的40%股份,将球队股份化零为整出售。这一举动虽然使他在股权转让期间亏损了2亿元,但最终化零为整后的完整股权以6.5亿的价格完成了转让。这样算下来,姚明在运营上海男篮的十年时间里获得毛利4.5亿元。
然而,这十年间上海男篮的实际亏损也达到了1.8亿元。因此,姚明在出售球队后的实际盈利是2.7亿元。虽然这笔收入无法与他打球时的工资和代言收益相比,但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。更重要的是,他在入主上海男篮的十年时间里,将这支差点退出CBA舞台的球队打造成了季后赛常客,为球队带来了新生。
姚明和上海男篮的这次合作,无疑是一次双赢。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商业头脑实现了个人收益,还为球队带来了长远的发展。这样的故事,无疑将激励更多的篮球人和商业人士在各自的领域里追求卓越,创造更多的辉煌。